天安门几个门
天安门五个门,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元朝至元元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
元大都从至元四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
明朝洪武元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
永乐元年正月,燕王朱棣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
就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明永乐十五年,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承天门。
明永乐十八年,承天门建成,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
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
明永乐十九年,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
明天顺元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
明成化元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
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本次重修,也奠定了天安门的形制。全部
-
佛平在陕西的哪个位置
上一篇
-
张家港有几个高铁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