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什么与什么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
原文为:
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
释义:
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现在成子(指成肃公)表现出懒惰不恭,丢弃天命了,恐怕回不来了吧!”
注释:
1、国:国家。
2、祀:祭祀。
3、戎:战争。
4、命:天命。
赏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在强调祭祀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对鬼神的信奉。
在先秦时期,最常见的活动就是祭祀。比如新天子登基祭祀、新天子结婚祭祀、祈祷风调雨顺祭祀等等,甚至战国时期诸侯相王、会盟都要祭祀天地。这当然与当时的神权至上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商朝中期以前君权与神权并存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通过祭祀天地表达自己对神的敬仰和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是对天地诸神和大自然的感恩。祭祀更是代表着一个王朝的精神象征,君主祭祀的程度也被纳入其是否称职的考核标准里面。
《左传》里面的先秦更多的是指周朝,这里的戎就是犬戎,当然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里面指的是军事。它主要是指祭祀和军事,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事情。不管夏朝讨伐方国,还是商朝讨伐鬼方、东夷,或是周朝讨伐犬戎,战争都从未停息。
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因此当时游牧和迁徙便成了家常便饭。周朝就是因为其先祖不堪戎狄的侵扰,于是率领周人迁徙到岐山以西的周原。当这些部落生存得不到满足时,战争便成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唯一途径,这也就是蛮夷经常寇边的原因。
在先秦以前,不管是诸侯还是王族,他们都是非常爱喝酒。所以在先秦遗址里,盛酒的器皿是屡见不鲜,夏王桀甚至用酒池肉林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也说明当时贵族对于饮酒之风的盛行,更说明了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而在青铜酒器的背后,是先秦时期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商朝国器司母茂鼎需要几百人同时冶炼,而且对于青铜冶炼材料的配比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所以才能让鼎无懈可击。而且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千年之后依然锋利异常,这是现在科技和工艺所不能到达的高度。
《左传》简介: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
子厚是指哪位诗人
上一篇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的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