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为什么叫败北不叫败南?
一般人都明白"败北"即"打败仗""失败"的意思。那么,失败为什么又称"败北"呢?
"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当然不是。看中国历史上的大战役,逃跑的方向都是向南的多。但是却没有"败南"之说。
优胜劣败,与方位无关。中国人的方位词,都有固定用法,如北上、南下,没有人说北下、南上的。建房喜坐北朝南,皇帝坐朝要南向而坐才有威势,都是约定俗成的。败北不败南也由此。
再说说另一个典故。
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赞美老师培育了众多学生。用"桃李"指代学生,在古籍中也有很多记载,如唐朝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那么,为何用"桃李"来代称学生呢?
"桃李"一词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这里记载了一段故事。
战国时代,魏文侯在位时有个臣子叫子质,曾经为官,因罪逃亡。在北方,他遇到简主,说:"从今以后,我不再栽培人才了。大堂上有半数的士人是我栽培的,朝廷上有半数的大夫是我栽培的,边境的戍边军官有半数也是我栽培的。可是,我曾经栽培的人要么说我的坏话,要么落井下石。所以我再也不栽培人才了。"
简主说,你错了。如果春天种的是桃树、李树,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就可以采食它们的果实。但如果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不但不能采它的叶子,到秋天还会长出刺来。从种树来看,问题出在你所栽培的人身上。现在你所栽培的人,都不是正直的人。所以,君子要先有选择,然后再栽培他们。
后来,人们就把"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并逐渐也把所栽培的后辈、门生都称为"桃李"。久而久之,"桃李"也就成为学生的代称。
-
七分饱身体好,七分饱到底是多饱?
上一篇
-
为什么有人会喜欢偷窥别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