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将领是谁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将领是徐达,徐达是元末明初名将,善于治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十八年,徐达逝世后,明太祖朱元璋亲至葬礼,将他列开国第一功臣,追封徐达为中山王。
人物生平:
1、应召追随
徐达生于元朝至顺三年,是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出身农家。他性情刚毅,面貌清癯,身材魁伟,遇事善用脑筋。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
至正十二年,定远(今属安徽)郭子兴聚众举义,攻取濠州,濠州人汤和率壮士十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六月,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二十二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发现徐达“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2、初显才华
至正十三年,在加入起义军后,徐达等随朱元璋相继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阳泉,保住达鲁花赤营寨,攻下徐官仓寨,朱元璋部声势大振。
此时,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均用、彭大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秋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参见词条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在此过程中,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3、助削群雄
(1)移师东下
占领应天后,朱元璋有了根据地,粮食问题也基本解决,但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东边有元将定定扼守京口(今江苏镇江);青衣军张明鉴据扬州;张士诚占据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今江苏武进),又占据浙江西部部分地区。南面有元将八恩尔不花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右抹宜孙驻处州(今浙江丽水),石抹宜孙驻婺州(今浙江金华),伯颜不花守衢州;天完政权的徐寿辉则攻占了池州(今安徽贵池)。为了摆脱军事上的不利境况,朱元璋在占领应天的当月(至正十六年三月)任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东下,进攻东线门户京口。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经营,以应天为中心的朱元璋江南政权已经逐步稳定,大体控制了今江苏、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区。徐达作为朱元璋手下的主要战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2)大战陈友谅
至正十七年九月,与徐寿辉共同起兵的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陈友谅杀之,从而掌握徐寿辉的兵权,夺其军,力量迅速壮大。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投靠陈友谅的赵普胜攻陷了原由朱元璋部所据守的池州,双方冲突开始。赵普胜攻取池州后,遣将守卫,自己在枞阳建立水寨以固防。
至正十九年,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进攻安庆受挫,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之后,徐达回到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据守安庆,诸将攻之不克。于是徐达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顺势将其攻下。陈友谅考虑到安庆的形势,便坐镇安庆,派重兵反攻池州。徐达得悉后,认为陈友谅兵势甚盛,不可硬抵,于是选老弱残兵守池州,而自率精兵伏于九华山下的必经之地。待陈友谅军至,城上擂鼓为号,伏兵尽出,内外夹击,斩首万余。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驻军洪都的原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徐达移汉阳之师讨平之。四月,陈友谅“忿其疆土日蹙”,建造高数丈的巨舰,纠集号称六十万人的大军,趁徐达驰援安丰之机,乘虚而入,攻陷吉安(今江西吉安)、无为等地,并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吴军守将朱文正等率领全城将士殊死搏战,坚守八十五天,使陈友谅顿兵坚城之下,为朱元璋准备与陈友谅决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七月初六晚上,朱元璋为防止东线张士诚利用鄱阳湖大战之机乘机入寇,命令徐达撤出战斗,回守应天。徐达走后,朱元璋指挥将帅士卒继续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血战,终于击毙陈友谅,全歼其主力,取得鄱阳湖大战的胜利。
(3)东征张士诚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廷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徐达也与张士诚军屡次交战。
至正二十六年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其军入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颇受百姓欢迎。徐达凯歌而还后,论功被封为信国公,是此次封赏的最高爵位。
4、北伐逐元
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地盘迅速扩大,已具备了北伐元朝的实力。于是,在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由淮入河,进行北伐。临行时,徐达秉承朱元璋之意,发表檄文,向齐、鲁、河、洛、燕、蓟、秦、晋等地宣布元廷腐败荒淫,气数已尽,宣传朱元璋此行是为吊民伐罪,以争取北方人民的拥护与同情。
洪武二年正月,朱元璋下诏在应天城西七里的鸡鸣山下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徐达位列第一。
5、数击北元
(1)收取甘陕
元朝退出中原后,蒙古(北元)仍然保持着一套政府机构。在明朝占领山西后,元军在陕甘尚有十余万人的兵力,分驻凤翔、鹿台(今陕西高陵西南)等地,以保卫奉元路(治今陕西西安)。
洪武三年三月,徐达自沔中(今山西永济)渡黄河,转攻陕西,逼降元鄜城守将施成。接着徐达兵临鹿台,元将张思道已于三天前逃至庆阳(今甘肃庆阳)。徐达遂率大军渡过渭水,攻占奉元路,并改为西安府。三月中旬,常遇春率一部军逼近凤翔,元守将李思齐逃至临洮(今甘肃临洮),凤翔不战而克,并乘胜下凤州(今陕西凤县),这时,元将伊苏率军反攻北平以东的通州,徐达急命常遇春北上救援。四月初,各路军会于凤翔,徐达决定先攻临洮的李思齐,再图庆阳的张思道。
八月上旬,张良臣在庆阳粮饷已尽,外援无望,其部将开城投降。数日后,扩廓帖木儿派往大同和凤翔方面的军队,亦被明军击溃。陕西平定后,朱元璋命徐达班师,赐其众多白金、文绮。
(2)鏖战岭北
徐达出师秦陇,平定关陇后,明朝北方版图已达今河南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一线。但扩廓帖木儿仍驻扎在沈儿峪(今甘肃定西西北),火儿忽答驻扎云州(今河北赤城北云州镇),纳哈出驻屯金山,失喇罕驻军西凉州(今甘肃武威)。扩廓帖木儿在西北活动猖獗,趁徐达平定关陇之师凯旋京师,大举围攻兰州。为了不使北元势力卷土重来,朱元璋投入主要兵力继续北征,多次深入漠北作战。
洪武六年,徐达又率领诸将巡行边界,破元军于答剌海,胜利后还军北平,练兵三年,才回到应天。
6、塞上长城
由于蒙古军事力量一时难以消灭,明朝对北方的战略从以攻为主转为以防御为主。从此,徐达长期在北平、山西一带练兵备边,镇守北平十余年。
洪武十三年春,胡惟庸伏诛。朱元璋下令罢黜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徐达奉旨回应天议政。
明朝建国后,随着文臣地位的提高,过去立下汗马功劳的武臣逐渐受冷遇,但是徐达始终受到朱元璋的重用,捍卫着明朝北方的安全。洪武十五年四月,朱元璋因徐达功大,下令命有司于南京徐达府前治甲第,赐其坊日“大功坊”。十月,徐达回到南京。翌年正月再度出镇北平。同年十月再度奉诏回京,到洪武十七年正月仍出镇北平。
7、重病逝世
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朱元璋听说后,特意派徐达长子徐辉祖携敕书前去慰劳,并于闰十月将徐达接回南京。然而到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徐达病情加重,随后病逝于南京,享年五十四岁。
主要影响: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诸将遵奉徐达军令都凛然畏惧,而他在朱元璋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其主要军事活动有:
1、征战江南
自元末起,徐达参加郭子兴红巾军,隶朱元璋部,被倚为骨干心腹。随朱元璋南略定远,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元至正十六年,从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被任为大将,率军拔镇江。次年,连克常州、常熟、江阴(今均属江苏)等地。至正二十年五月,与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大败陈友谅军。次年,从取江州(今江西九江),追陈友谅至汉阳。至正二十三年,从朱元璋援安丰(今安徽寿县),败张士诚部将吕珍。不久助朱元璋取得鄱阳湖之战胜利,击杀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与常遇春等肃清陈友谅余部,尽占湖湘之地。至正二十七年,率诸将彻底讨平张士诚。
2、北伐灭元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徐达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军北伐。洪武元年,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四月,自虎牢关(河南荥阳西北)西进,在塔儿湾(河南偃帅县境)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五万,迫使元梁王阿鲁温于洛阳投降。随后,徐达、常遇春分兵攻占嵩(河南嵩县)、许(河南许昌)、陈(河南淮阳)、汝(河南临汝)诸州。潼关(陕西潼关东北)守将李思齐、张思道闻风而逃。徐达等派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华州(陕西华县)。五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战,采纳徐达基于元廷外援已绝,乘势直取元都的建议。七月,徐达率军自中滦(河南封丘西南)渡黄河,攻占卫辉(河南汲县)、彰德(河南安阳)、磁州(河北磁县),转向临清,会合山东各路明军,沿运河继续北进,在河西务(天津武清)、通州(北京通县)击败元军万余人,进逼大都。八月,督师克大都(今北京),覆灭元朝。
3、数度北伐
洪武元年底,徐达以批亢捣虚之策大破元将扩廓帖木儿,乘胜攻取山西、秦陇。洪武二年,又平陕西。洪武三年春,任大将军再败扩廓帖木儿于定西(今属甘肃)。次年赴北平(今北京)练兵屯田。洪武五年,以征虏大将军率李文忠、冯胜等征北元。因轻敌冒进遇伏,损兵甚众。但到洪武六年,复率诸将出征,再度获胜,击败北元军。
-
如沐春风可以形容人吗
上一篇
-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