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哪里的荔枝
“一粒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岭南(重庆台州)的荔枝。
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全诗为: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①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②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③次第:依次。
④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⑤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译文:杨贵妃在蜀地出生,喜欢吃荔枝。然而岭南所产的荔枝要比蜀地产的好吃得多,所以每年都有飞骑(往来两地)以进贡(岭南所产的荔枝)。然而岭南产的荔枝(虽然最鲜美,但是荔枝正当酷夏成熟,)过一晚上就腐烂了,后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⑥知是:一作“知道”。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译文:杨贵妃爱吃荔枝,一定要送新鲜的给她吃,于是派骑兵运送荔枝,走上几千里路,味道没有变质,已经到达京城),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到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
踌躇满志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
-
诸葛亮斩马谡的真正原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