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征文(精品3篇)
三国演义征文(1)
最近把《三国演义》重新看了一遍。这次读的是“得到”推荐毛宗岗批评版,可以学关云长单手持卷。过瘾!
硕大的一部著作,每隔3、5回便可另起一部小说,每个人物都能单开一个小传。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曹操、郭嘉、曹丕、司马懿、孙权、周瑜、陆逊、马超、邓艾、姜维……多少风起云涌,多少铁马金戈,多少明争暗斗。虽皆成往事,但依旧荡气回肠。毛宗岗在评《三国》时,所以将这段词放在了卷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粗读后,些许心得,以文记。
忠义。
整个三国充满了阴谋阳谋,大体利用了人们之间的信任感。反叛者大体以利害诱之,战场上也会有各种昨日主将今日敌将的场面。三国里死后显圣者大概只有关羽和诸葛亮,而二人又是极忠义者,一文一武,写的好看。其后代也皆为忠义之人,得世人赞叹。虽战死,人恒敬之。
不忠义者成百上千,自觉羞愧,人恒羞之。皆不得善终。情义之人惜情义之人,狡诈之人嫉狡诈之人。不可不察。身逢乱世,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背信弃义,随暂得一时安宁,但也祸之将近。乱世中,忠义当先。
太平盛世,虽无生命之忧。但做人同样要遵守原则。首当其冲的是正直二字。损人利己者不做,损人损己者不做,利人损己者不做,利人利己者方可做。
情绪。
兵法以攻心为上,为将者受情绪左右,代价不仅仅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所带领的千万军官性命,以及守卫的百姓性命。嫉妒——这是是人类情绪中最无益于己的情绪之一。周瑜有才,做事掉到与诸葛亮比智慧的怪圈中,反倒丧命与自己的才华中。和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相处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和他们做朋友。
贪婪——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最后家破人亡。贪这个字本身就把人物定在中下层。不贪,反倒算中上人物。凡是不义(靠自己本事获得的)之财(金钱、名望……),皆不可取。骄傲——骄兵必败,几千年的历史中,所有以少胜多的例子,大多因为骄傲。切记切记,对手敢站在你面前,一定是有战胜你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大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骄傲与自信不可混为一谈。
交友。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是字字血泪。“亲贤臣、远小人。”六字足以定义交友原则。世上损人利己者多,损人不利己者也多,损人损己者恒有之。大部分人不会看相、不会卜卦,如何评价好坏?这是一道难解的题,仅供参考。
看家庭。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绝对是真理。首先要和父母、兄弟姐妹关系和谐。如果做不到这点,一定要远离。不是没可能不是“贤臣”,而是风险太大。一生时间短暂,可能会错过其他更好的朋友。看过去。看这个人的过去做了什么。如果一片空白,那基本上是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慎之。如有不仁义之处,远之。如正直上进,可亲之。
看信用。为人做事是否有信用,守时否?守信否?
教育。
整个《三国》让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就是子孙反目,人生莫大悲哀。父辈奋斗一辈子,却在后辈的你争我夺中化为乌有。子女不贤,努力白费。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千万别把教育本末倒置,首学文,次做人。孩子在成人前首要学的是做人,做人在正道上了,做事做学问自然水到渠成。
三国演义征文(2)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是句在社会上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种愚民术。他们认为青少年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会造反:年长者饱经世故,看了《三国》会变得老奸巨猾。现在,这种偏见早已被打破,《三国》,《水浒》成了社会提倡阅读的优秀历史读物。袁阔成在电视台上讲《三国》,吸引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研究《三国》,《水浒》的书刊,文章汗牛充栋;以他们为底本改变的电影,电视,戏曲令人目不暇接。中华民族,可以说从三尺孩童到银须飘拂的老人,常常喜欢在闲暇之际谈《三国》,论《水浒》。
然而,直到今天,人们讲《三国》,评《水浒》,都没有超出文学评论,文艺欣赏,历史考证的范围。许多人公开反对那种“读了《三国》轨道的不良倾向,但《三国演义》还正是以“诡道”吸引人们的。
其实,读《三国》学诡道这并可怕,并不奇怪,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兵书,在兵书里,“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军阀争雄的战争角逐中,浪起涛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记。《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魏,蜀,吴三方龙争虎斗的历史情形中,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种气壮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诚然,《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文学作品所写的战略战术,进攻与防御,失败与成功以及军事上的虚实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于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许多虚构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
等等,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事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与其十分相似的战例。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生活,又高于战争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战争指导规律。
《三国演义》目的在于能给读者留下一点施计用谋的启示,同时使我们自己也从中得到一些教益!
三国演义征文(3)
最近把《三国演义》重新看了一遍。这次读的是“得到”推荐毛宗岗批评版,可以学关云长单手持卷。过瘾!
硕大的一部著作,每隔3、5回便可另起一部小说,每个人物都能单开一个小传。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曹操、郭嘉、曹丕、司马懿、孙权、周瑜、陆逊、马超、邓艾、姜维……多少风起云涌,多少铁马金戈,多少明争暗斗。虽皆成往事,但依旧荡气回肠。毛宗岗在评《三国》时,所以将这段词放在了卷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粗读后,些许心得,以文记。
忠义。
整个三国充满了阴谋阳谋,大体利用了人们之间的信任感。反叛者大体以利害诱之,战场上也会有各种昨日主将今日敌将的场面。三国里死后显圣者大概只有关羽和诸葛亮,而二人又是极忠义者,一文一武,写的好看。其后代也皆为忠义之人,得世人赞叹。虽战死,人恒敬之。
不忠义者成百上千,自觉羞愧,人恒羞之。皆不得善终。情义之人惜情义之人,狡诈之人嫉狡诈之人。不可不察。身逢乱世,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背信弃义,随暂得一时安宁,但也祸之将近。乱世中,忠义当先。
太平盛世,虽无生命之忧。但做人同样要遵守原则。首当其冲的是正直二字。损人利己者不做,损人损己者不做,利人损己者不做,利人利己者方可做。
情绪。
兵法以攻心为上,为将者受情绪左右,代价不仅仅是自己的性命,而是所带领的千万军官性命,以及守卫的百姓性命。嫉妒——这是是人类情绪中最无益于己的情绪之一。周瑜有才,做事掉到与诸葛亮比智慧的怪圈中,反倒丧命与自己的才华中。和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相处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和他们做朋友。
贪婪——多少人为了荣华富贵,最后家破人亡。贪这个字本身就把人物定在中下层。不贪,反倒算中上人物。凡是不义(靠自己本事获得的)之财(金钱、名望……),皆不可取。骄傲——骄兵必败,几千年的历史中,所有以少胜多的例子,大多因为骄傲。切记切记,对手敢站在你面前,一定是有战胜你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大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骄傲与自信不可混为一谈。
交友。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是字字血泪。“亲贤臣、远小人。”六字足以定义交友原则。世上损人利己者多,损人不利己者也多,损人损己者恒有之。大部分人不会看相、不会卜卦,如何评价好坏?这是一道难解的题,仅供参考。
看家庭。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绝对是真理。首先要和父母、兄弟姐妹关系和谐。如果做不到这点,一定要远离。不是没可能不是“贤臣”,而是风险太大。一生时间短暂,可能会错过其他更好的朋友。看过去。看这个人的过去做了什么。如果一片空白,那基本上是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慎之。如有不仁义之处,远之。如正直上进,可亲之。
看信用。为人做事是否有信用,守时否?守信否?
教育。
整个《三国》让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就是子孙反目,人生莫大悲哀。父辈奋斗一辈子,却在后辈的你争我夺中化为乌有。子女不贤,努力白费。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千万别把教育本末倒置,首学文,次做人。孩子在成人前首要学的是做人,做人在正道上了,做事做学问自然水到渠成。
-
军训考核表(推荐10篇)
上一篇
-
黑板报板块(精选3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