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什么
大运河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邗沟、里运河、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等,全长一百七十余公里。淮扬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工运河,于公元前486年开凿。淮扬运河淮安段、淮扬运河扬州段均为列入遗产名录的河道,沿岸遍布遗产点15处。
淮扬运河的历史发展:
1、春秋滥觞
淮扬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道,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但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靠陆运劳力甚巨且道路不畅,而吴国的优势是水军和先进的开河、造船、航运技术。当时长江与淮河之间并无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风狂浪急,风险颇大。
吴国利用长江与淮河之间湖泊密布的自然条件,就地度量,局部开挖,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从此长江与淮河贯通。该运河以古邗城为起点,因此称为“邗沟”。
古邗沟的开凿为中国东部地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淮安、扬州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因此诞生。
2、隋唐兴盛
隋代前期,邗沟常淤塞。当时邗沟相当长的河道都是平水不流动,有堰坝控制,自淮安至扬州水程要四五日。邗沟北流河段,河床坡度较陡,流速较大,夏季水位大时,逆水船不易上行,因此北端修建北神堰,位置为古末口(今河下古镇),主要以堰闸调节湖水。
605年,隋炀帝疏通扩大了邗沟旧道以便行船,改称山阳渎,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漕运自隋唐时期开始兴起。漕运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在农业文明时代重要的制度文明成果之一。封建统治者通过漕运进行持续畅通的粮食和物资运输,从而实现全国资源的调配。
漕运的兴起造就了淮安、扬州的再度繁荣。扬州为唐朝东南第一大都市,为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淮安(唐称楚州)也是繁华的商业都市,其涟水盐场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楚州被白居易称为“淮水东南第一州”。淮安境内的泗州城也是当时知名的运河商业城市。
3、宋元延续
北宋时期,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坝、涵等建筑物,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复闸。元代漕运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大运河北部河段截弯取直过境山东,而淮扬运河则继续作为重要的运输河道。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淮安州、扬州均为繁华的运河贸易都市。
4、明清繁荣
明清时期淮扬运河的繁荣达到了顶峰。漕运进一步发展起来,支撑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半壁江山。淮安与扬州名列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明清时期设立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均为二品以上官员,分管大运河的漕运与河务。漕运总督一直驻扎于淮安府。1415年陈瑄开埠之后,淮安的清江浦兴盛起来,成为“九省通衢”、“天下粮仓”。康熙年间,河道总督迁驻淮安清江浦,淮安遂有“天下九督,淮居其二”之盛况。扬州是明清时期全国盐业中心,城内设有两淮盐运使衙门。大批盐商聚集于扬州,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府邸园林。
5、近代衰落
清朝末年,黄河水患不断,淮扬运河沿线逐渐衰落。1901年,海运完全取代漕运,中国大运河的漕运使命告终,淮扬运河沿线完全衰落。
6、当代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扬段运河进行了改造。淮安城区中的运河河道——里运河结束了货运的职能,作为城区的景观河道而存在。运河的货运职能由新建的大运河河道所替代。
淮扬运河段执行货运职能的河道为二级航道,是中国大运河全线标准最高的航道之一,货运年通过量位居中国大运河各河段首位,是中国大运河最繁忙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