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简称为什么叫琼
海南简称“琼”是源于唐朝贞观元年的琼山县,而琼山县之名源于“琼山”(今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仙民村境内),山上的石头洁白如玉,便以山名为县名,到了贞观五年,将琼山县改为琼州。乾封元年,琼州被攻陷,名存实亡。贞元五年,收复琼州,并奏置琼州都督府,海南称“琼”自此开始,后来宋代、元代、明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琼州之名一直得以沿用。1988年4月13日,设立海南省,将海南省简称为“琼”。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岛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为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至27摄氏度,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为8200摄氏度,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至24摄氏度,年光照为1750至2650小时,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至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百分之70至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10至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