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们如何解决单身问题?
单身自古都是社会的一块心病,话说建国以来,我国一共出现了四次单身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
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
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导致了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所以,一直单到现在的……被人们称为四潮元老!
在单身狗遍布的现代,逢年过节嘴里都塞满狗粮。但在古代,单身人士的命运就好多了。
小农经济时代,人口就是战斗力。为了促进了国家GDP,在各种政策和环境下,甚至想单身都难!为此,历代皇帝们都操碎了心。
在晋朝,武帝司马炎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17岁还未嫁,地方政府就要强行点鸳鸯了。
到了南北朝,政策更严厉,“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宋书·周朗传》)妹子们要是15岁还没嫁人,不单要增加赋税,还得坐牢!
到了唐代则温和了很多,李世民同志把解决单身问题当做公务员们的考核目标。百姓婚姻及时,户口增多,考核可以提高一级。要是引导工作做的不好,离婚率高,则为失职。
此外,历朝历代还鼓励寡妇再嫁,虽说“烈女不更二夫”,但战乱年间男性死亡率高,再嫁也就习以为常了。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也是因为前夫死了,才有了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同时,为了减少竞争,古代还一定程度上抑制三妻四妾。汉代规定,有身份的人可以纳妾:“士一妻一妾,卿大夫一妻二妾”。要是有特殊贡献还有特权:“功成受封,得备八妾”,而普通老百姓则一夫一妻制。
你以为单身狗的福利只有这些了吗?不,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相亲大会——“仲秋会”,相亲也叫做“奔”,私奔中的奔就是这个意思。要是不参加还会受到处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周礼·媒民》)
后来的七夕节鹊桥相会、清明节的踏春风俗,都是单身狗们的相亲party。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此类party中脱颖而出,成功摆脱单身狗大军呢?其终极奥义就是:看脸!